每周市場評述(20221024-20221028)
上周市場回顧
進入10月第三個交易周,市場整體較前一周下跌。兩市成交金額周均上漲至8,869.73億元,北向資金周凈流出127.06億元,兩融余額15,442.35億元。截至上周五收盤,上證綜指周跌4.05%,收于2,915.93點,深證成指周跌4.74%,收于10,401.84點,滬深300周跌5.39%,收于3,541.33點,創業板指周跌6.04%,收于2,250.51點。各行業來看,計算機、國防軍工漲幅居前,分別為2.25%、2.23%,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房地產跌幅居前,分別為-11.97%、-10.07%、-8.16%。
市場熱點
1-9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盈利回穩
10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1-9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3%。
9月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增速反彈至6.8%,利潤總額降幅收窄至3.8%,營收利潤率回升至5.86%。其中制造業營收增速6.3%、利潤總額增速-11.7%、營收利潤率5.08%,也都同步回升,反映9月工業經濟景氣有所好轉。從利潤增速的拉動力來看,電力熱力貢獻居首,以電氣機械、汽車、通用設備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表現同樣亮眼,工業產銷整體轉好帶動了本月利潤增速積極回升。而從上下游來看,盈利再平衡進程持續演繹,中下游盈利相對受益。9月采礦業營收利潤率回落2.53%, 而制造業營收利潤率回升0.41%。制造業當中,下游消費品、中游裝備制造營收利潤率分別回升至6.43%、6.3%,而上游原材料行業利潤率僅小幅回升至2.66%。
9月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增速續降至13.8%,庫銷比也同步回落至48.6%,而產成品周轉天數則回落至18天。伴隨產銷轉好,工業企業庫存去化似乎看似轉向順暢。盡管庫存增速下降、營收增速短期反彈,但當前仍處于主動去庫存階段。庫銷比雖季節性回落,但仍高于近6年同期,反映企業去庫壓力仍大。庫存壓力壓制盈利的現象仍較明顯,例如前期庫存較高的計算機通信電子行業9月利潤增速由正轉負,營收利潤率同步下滑。
9月經濟轉好主要有三方面利好因素:一是基建投資帶動生產,推動工業經濟產銷回升;二是氣溫回落,用電約束放開,工業生產強度回升;三是海外大宗價格震蕩走弱,為盈利結構再平衡塑造了有利環境。但需要注意的是,9月工業經濟韌性復蘇并未顯著緩解庫存壓力。從歷史經驗來看,四季度基建建設強度大多逐步轉弱,而當前外需支撐力度也在逐月下降,私人部門需求仍舊偏弱。屆時,主動去庫存或再度成為主要矛盾,工業企業或再度承壓。寬貨幣進程有望持續發力承托寬信用,驅動長端利率再度下行。
數字經濟風起,首架C919將于12月交付
上周計算機板塊上漲2.25%,跑贏大盤7.63%。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于10月28日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建設目標為2023年底前,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備數據目錄管理、數據歸集、數據治理、大數據分析、安全防護等能力,數據共享和開放能力顯著增強,政務數據管理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到2025年,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更加完備,政務數據管理更加高效,政務數據資源全部納入目錄管理。據中國人大網報道,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于10月2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報告明確,牢牢抓住數字技術發展主動權,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先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總體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隨著國家重視程度提升,數字經濟有望實現更優更強更快發展。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享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到本次的《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建議高度關注。
上周國防軍工板塊上漲2.23%,跑贏大盤7.61%。據人民網報道,中國東航總經理李養民在黨組擴大會上表示,首架C919飛機將于今年12月交付東航。東航將通過“全面合作、全程參與、全力以赴”,切實承擔起首家商業運營C919大型客機的重大政治責任,確保飛出安全、飛出志氣、飛出品牌、飛出效益。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我國發展國產大飛機在帶動經濟發展、保障國家安全上均具有重要意義。軍工行業公司2021年總營收、凈利潤分別增長16%、31%,2022Q3總營收、凈利潤分別增長6%、6%,行業景氣持續兌現。當前整體PE-TTM為57倍,處于歷史最高點的19%分位,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
投資策略及行業配置
上周大盤較前一周下跌,金融地產股、消費股跌幅最大,其次是周期股、科技股。2021年,全球股市基本延續了2020年疫情后反彈向上的走勢,多數國家股指年內創下新高。全球市場繼續交易“疫情復蘇”+“寬貨幣”邏輯。全球主要國家股票市場還是延續了2020年的上漲行情。從國內股市的表現看,滬深300全年下跌5.2%,創業板指數卻上漲12%。同時,2021年股票市場一個重要的特征是行業指數表現差異很大,漲幅前三的行業分別是電力設備、有色、煤炭;跌幅前三的行業分別為家用電器、非銀金融、地產。表現最好的電力設備板塊上漲47.86%;表現最差的行業家用電器下跌19.54%。行業表現出現如此巨大差異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有兩個:中國經濟因為疫情控制得當,2020年率先復蘇,但復蘇動能在下半年開始減弱,比如下游地產、汽車、家電銷售數據開始疲弱;雖然下游需求趨弱,但是上游供給端復產較慢,同時流動性充裕,造成各個產業鏈都是上游價格上漲,導致各行業利潤端集中于上游。對應股票市場漲幅靠前的多數是上游行業,比如煤炭、有色、乃至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鋰礦、光伏行業中的多晶硅。下游行業由于需求疲弱,同時上游價格高企還在損失其毛利率。最典型是家電行業,一方面銷售受到地產需求的影響,一方面有色等產品價格上漲還在擠壓成本。
通過對經濟周期、政策環境的觀察分析,我們認為2022年股票市場處于“蓄勢待發”的階段。上半年受經濟數據較弱影響,市場情緒可能相對悲觀,但同時政策寬松的預期會逐漸增強,整體呈現出弱經濟、寬政策的特征。下半年經濟數據會逐漸好轉,同時政策效應也會逐漸顯現,宏觀經濟將走向“小復蘇”,股票市場可能會出現中等級別行情。但如果國外經濟受到美國緊縮、疫情反復等影響而導致中國國內經濟和投資環境出現明顯的比較優勢,也可能會存在大級別的股票行情。
根據以上預判,我們在2022年建議重點關注國內政策和政府工作導向的變化,及時跟蹤中央對經濟預判的表述和政策調整力度。投資上,我們會在上半年保持股票的中性倉位,并在行業配置上適度分散,在指數震蕩回落中逐步增加股票配置。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下三方面:加強對價值龍頭的跟蹤研究,通過仔細分析其資產質量、現金流情況、公司戰略調整三大因素分析其合理買入的價格區間,在上半年機會臨近時果斷加倉;對成長型的熱點賽道(新能源車、光伏、風電、軍工等),做好對新技術、新變化的跟蹤研究,挖掘成長機會,同時注意過度追逐熱點的風險;行業上重點加強對消費、醫藥、科技等受益于高質量經濟發展方向的行業研究。
從中長期角度,在注冊制和退市新規實施背景下,優勝劣汰機制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個股分化將是中長期趨勢,龍頭企業和優質成長企業將持續受益。
(數據來源:Wind,市場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與未來業績保證)
聲明:本材料由國金基金編寫,未經國金基金事先書面同意,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傳送、復印、復制、刊登、發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載的數據、資料及觀點僅提供作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材料所載內容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國金基金認為可靠,但國金基金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證。因使用本材料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國金基金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