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市場評述(20221219-20221223)
上周市場回顧
進入12月第四個交易周,市場整體較上周下跌。兩市成交金額周均下跌至6,431.69億元,北向資金周凈流入43.53億元,兩融余額15,466.35億元。截至上周五收盤,上證綜指周跌3.85%,收于3,045.87點,深證成指周跌3.94%,收于10,849.64點,滬深300周跌3.19%,收于3,828.22點,創業板指周跌3.69%,收于2,286.19點。各行業來看,沒有上漲的板塊,電氣設備、電子、建筑裝飾跌幅居前,分別為-6.03%、-5.86%、-5.84%。
市場熱點
11月財政數據:稅收收入增速年內首超非稅收入
2022年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當月同比+24.6%,上月+15.7%,財政支出當月同比+4.8%,上月+8.7%。全國稅收收入當月同比+28.4%,上月+15.2%;非稅收入當月同比+7.5%,上月+19.5%。政府性基金收入當月同比-12.7%,上月-2.7%,政府性基金當月支出-21.2%,上月+18.2%。
一般公共預算方面,收入端受低基數效應的影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速創年內新高。稅收收入同比年內首次超過非稅收入,反映收入結構有一定的優化。從稅種結構看,11月主要稅種多數增長。由于去年第四季度稅期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稅費實施緩繳,使得增值稅在低基數下再度走高??傮w來看,年內疫情對收入進度仍有拖累。
支出端,財政支出當月同比增速回落,錄得4.8%。從財政支出資金投向來看,11月衛生健康支出仍為高增長。疫情帶來的衛生健康支出高增一定程度上對其他支出項目產生擠出。隨著防疫政策的逐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可能進一步向保民生、促消費的領域傾斜。
政府性基金方面,受地市低迷拖累,11月政府性基金預算當月收入仍舊保持負增長,錄得-12.7%;支出降幅小幅擴大,當月同比錄得-21.2%。從領先指標看,土地收入將繼續承壓。從地方債看,截至12月21日,新增地方債累計發行4.7萬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40264億元。展望2023年,或調整一般債與專項債結構,同時,專項債資金投向及用作資本金范圍將適當擴大。
北京達峰后線下回暖,強調保障糧食安全
上周休閑服務板塊下跌0.76%,跑贏大盤2.43%。截至12月24日,北京“發燒”搜索指數下降至峰值35%以下水平。受疫情影響,11月中旬以來,北京商場、地鐵客流指數顯著下滑,12月中上旬“放開”后客流指數出現小幅反彈又迅速回落,僅為峰值時期10%左右。與之相對應的是,北京居民居家指數目前保持高位。
快遞及線上消費方面,運力壓力顯現,京東用戶活躍度同比表現優于快遞及卡車物流。線上生活娛樂方面,在線健身再度火熱,短視頻同比增速有所提升。12月前三周,Keep App周均DAU最高達到654萬人,同比增速分別為44%、46%、42%。居家增多使得短視頻用戶數有所提升,抖音快手呈現出同樣超勢。
北京地鐵客流恢復度回落后已再度進入回升通道,截至12月24日恢復至19年同期的23%水平,較此前18日低點提升9%;交通擁堵指數也從12月18日開始觸底反彈。截至12月22日全國整體客運航班量為19年同期的37%,較16日高點(61%)回落24%。北京截至12月24日客運航班執飛量為19年同期的32%,隨著感染峰值過去,已較20日低點回升3%。主要旅游目的地方面,可積極關注三亞為代表的以一線城市為主要客源的城市、春節為旺季且消費層次相對偏高的旅游目的地。疫情影響下,2022年圣誕周全國電影票房整體弱于過往年份,一線城市呈現出較大韌性,北京市圣誕電影票房表現優于大盤,發熱達峰后線下活動開始回暖。
上周農林牧漁板塊下跌3.13%,跑贏大盤0.05%。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切實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習近平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在糧食安全和種業振興大背景下,我國種植種業發展有望持續獲得政策紅利,關注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具體內容。
投資策略及行業配置
本周大盤較上周下跌,消費股由漲轉跌,金融地產股、科技股、周期股均擴大跌幅。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非常弱,且在短期內將繼續承壓。一方面是外需下滑,全球主要經濟體PMI連續跌破榮枯線,導致中國出口也將隨之下行;另一方面是內需疲弱,核心CPI連續多月下行,消費難以修復,而投資拉動在年底也在弱化。
但目前A股已處于估值底、盈利底和政策底的位置,底部信號明顯,是絕佳布局窗口。1、估值底:(1)從A股主要指數及行業的縱向估值歷史分位來看,滬深 300、中證 500、創業板指的PE(TTM)估值處于有數據以來的歷史30%分位數以下,60%的申萬一級行業處于PE(TTM)估值歷史分位數的30%以下,具有足夠的安全邊際;(2)當前A股風險溢價處于過去十年最高水平,萬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 的股債收益差早已觸及-2x標準差,具有很高的性價比。2、盈利底:當前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已處于底部區域,鑒于宏觀經濟基本面弱勢、庫存處于下行周期以及季節性影響,企業利潤的底部位置大概率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預計A股在22Q3和23Q1將形成“盈利雙底”,而根據過往的市場經驗,市場底通常會領先于盈利底出現。3、政策底:國內,地產融資政策放松和疫情防控優化是當前最重要的市場催化劑;海外,鮑威爾表示“12月政策會議可能會放慢加息的步伐”,美聯儲邊際轉鴿。
12月,建議緊盯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政策定調,重預期(來年增速)、輕現實(宏觀經濟數據、當期業績),進行結構性布局:1、緊跟年末重要會議預期,特別是政策邊際變化影響大的領域——地產供需端政策(房企信用風險修復、竣工鏈回暖)以及疫情防控優化政策,布局地產鏈、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消費鏈,包括建材/廚電(竣工修復)、地產/非銀(信用紓困、低位反轉)、出行/食品飲料/醫療器械和服務(疫情優化受益);2、中長期布局高景氣、有政策支持、中國有競爭力的制造成長賽道,包括科技軟硬件、高端制造、軍工等;3、布局與中美博弈高度相關的安全及高質量發展主題作為防御,包括糧食、能源和重要產業鏈安全——半導體、軍工、高端制造、新能源等;4、回避全球需求回落相關的原材料及航運等。
從中長期角度,在注冊制和退市新規實施背景下,優勝劣汰機制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個股分化將是中長期趨勢,龍頭企業和優質成長企業將持續受益。
(數據來源:Wind,市場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與未來業績保證)
聲明:本材料由國金基金編寫,未經國金基金事先書面同意,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傳送、復印、復制、刊登、發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載的數據、資料及觀點僅提供作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材料所載內容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國金基金認為可靠,但國金基金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證。因使用本材料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國金基金不承擔任何責任。